十二月 2008 的封存

舒國治:如何修煉快樂

28 十二月, 2008

轉貼自【2008/12/26 聯合報】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660592.shtml

他們說,有太多的人不快樂。於是四處尋覓法門;或是參與修行,或是投身教派。也有的或只是穿上寬鬆手工染布衣袍,或開始吃素、吃生機飲食。也有的將主題放在練氣功上,如打拳,如站樁,如靜坐。

這個社會人人皆有一些責任,教自己或別人更快樂些。我的觀察是,那些覺得不夠快樂的人,有一通象,便是對人生有一片被教育過的期待;當這期待不夠完滿時, 他便開始滋生不快樂的念頭。最顯著之例是:對金錢之期待。當金錢之獲取不那麼容易時,他便有一種稱為「貧」的苦惱。另就是,對情感的期待;當愛受到挫折, 人便完全萎頓了,怨也出來了,恨也出來了。

追求快樂 先改掉舊習慣

故要追求快樂,首先必須離開這類諸多的「教育」。

但這種離開,談何容易。像父母要你嫁給門當戶對的某個家庭,像小孩應考上醫科或攻讀某些將來賺錢的科系,等等皆是常見的「教育」。

正因為這種離開不容易,許多人參加心靈營,至少暫時拋卻平日的那一套。我常說,參與心靈體驗,並不是來練一套功法,而是來換一套習慣。尤其是你已經專注了 幾十年的堅固習慣,最好全盤改掉。燒什麼菜都必定放醬油,把它改改掉。時間到了,便打開電視看連續劇或是新聞,把它改改掉。吃完飯,必定點上一根菸,改改 掉。路上看到一雙鞋子漂亮,一定想買回家,改改掉。菜沒吃完,便冰進冰箱,五天後或五十天後再將它自冰箱臭兮兮的取出扔掉,這習慣也改掉。

因為你若不痛定思痛的的去做,那麼你一早起來便又是先往你最習慣的沙發上坐一下,垂頭喪腦,接著很無精打采的拿起茶几上的報紙,很沒氣力的、卻又似乎不能 不的,去翻看一下。然而經過你心底深處的挑選,或許你根本連沙發也不需備上。或許客廳根本應該一物也不備,全部空著,這樣你可以在上面打滾(或許你已有三 十年沒打滾了),也可以在上面跳舞,更可以在上面吼叫、唱歌劇,在上面打太極拳或自己發明的任何拳。你且想一想,你已有多久沒自己發明東西了?

快樂之道 回歸自然本質

如何過全新的每一天,且要做到快樂,這其實已經是一種修煉。譬似呼吸,有的人已經有十多年沒有好好呼吸了。須知人心中一逕有事,連綿長的大口氣也好久沒吸過了。永遠緊張的人當然也是。

快樂之訣無它,只不過是要常做很簡單卻又最本質的小事。像每晚十一點睡覺。像洗玻璃杯,要不必用洗潔精便能將杯子洗得淨亮無瑕,且絕無怪味(如肥皂味)。

這洗杯子之例,道出了人的獨具慧眼。人要去做你的慧眼一眼便瞧見而別人怎麼盯看也看不見的那種事。要獲得快樂,也在於應去做自己獨擅或才氣所鍾之事。

要在做喜歡做的事中獲得瘋迷、獲得歡笑,也同時獲得如勞力般的累,然後在一天之終睡一個好覺。睡覺,為了迎接一個很新很不同的明天。這是距離的了不起之處。如此起床後,世界又像是新的了。

最好的,是要同令你舒服的人接近。人,或說朋友,才是我們開心的最大來源。當然,拿捏不好,它也是怨恨的最大來源。但看我們如何處理人我的關係。培育朋 友,亦是需下過深心的。怎樣找尋朋友外,亦要打造你的四周朋友;逐而漸之,他也潛移默化了,不那麼勢利了,不那麼好物質追逐了,懂得對人用上真心深情了… …等等。

人能善待別的人,能善待大自然;放眼而去何處不是風光明媚?又焉得會不快樂呢?(本文作者為作家)

畢恆達:制服的故事

28 十二月, 2008

轉貼自【2008/12/27 聯合報】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661942.shtml

講起制服,許多人總有說不完的故事。小時候,我好希望快快長大,因為學校規定書包要 斜背,上了五年級以後才可以改成側背,看起來好帥。中學時男生要理小平頭、戴大盤帽,學校景觀活像監獄或沙場,如今翻閱過往的相簿,仍然是不堪回首的灰色 記憶。朋友甲說,學生進入校園的時候,毛線帽、圍巾和手套都是違禁品,不能穿戴在身上。冬天騎腳踏車上學,因為怕遲到,來不及取下,就被教官記一個警告。 朋友乙說,秋冬之際學校換季後,有天他忘了穿夾克上學,導師就要全班同學一起把夾克脫掉參加朝會,以示整齊,讓他成為全班公敵。

制服 用力量使人屈服

什麼叫做制服呢?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的定義如下。如果當作名詞是,「規定式樣的服裝,如學生制服」。如果當作動詞則是,「用力量使人屈服」。對啊,從這個角度來看,制服是否有可能成為學校行使權力用以制服學生的媒介呢。

國內仍有不少學校有女生穿著裙裝的硬性規定,然因為跑跳、騎車等行動不方便,安全褲遂變成防止走光的必要配備。強制裙裝預設了對於女性舉止表現的單一規範,忽視了多元性別認同的可能,也造成某些自認或被認為小腿粗、腿毛長等女學生的困擾。

學號 全民監控的社會

除了制服的樣式,男生的上衣還會繡姓名,然因為認為女學生容易成為受害者,為了免於陌生人逕自叫出其姓名,而得以免除此項要求。這種男女分殊的規定,也強 化了社會對於男女的不同刻板認知。可是即使如此,繡學號的規定大家仍視為理所當然,它背後預設的卻有可能是一個全民監控的社會。即使出了校門,大眾仍然可 以向校方具名檢舉學生不合宜的行為舉止,例如在車上沒有讓座、與異性過於親密。學生只要穿上制服,似乎就得受到陌生大眾的關注與監督。

換季 未顧到體弱學生

換季也是一項很不人道的規定。每年的春夏或秋冬交會之時,總有家長投書,學生因為學校統一換季而感冒。然每個學生的體質不同,抗寒耐熱的程度不一,單單為了整齊畫一的視覺景觀,而規定全校一起換裝,勢必犧牲了身體落在常態曲線以外的學生。

即使學校沒有嚴格的制服規定,也仍有導師舉辦每月的紳士淑女日,藉由獎懲讓學生的穿著審美向主流的性別價值靠攏。雖然不是制服,裙裝與長褲、粉紅與深藍仍然成為界定男女標準形象的代表。

其實教育部很早就廢除了學生服裝與髮式的統一規定,交由各校自主。並且明白宣示尊重多元選擇,去除刻板印象的理念,校方不得因學生個別選擇不同而予以處罰 與差別對待。其實如果可以接受全校學生不一定在同一天集體換季,或容許有體育課當天穿著體育服到校,也沒有帶來什麼不良後果,就已經表示整齊劃一只是一個 虛幻的想像。

學生 渴望創意的空間

制服的樣式與存廢可以藉由校內師生的民主參與來討論,當前校方至少可以讓學生在夏冬制服、體育服、長短褲與裙裝之間自由搭配,如此既沒有無法辨識學生的安 全顧慮、沒有統一換季造成的困擾、也可以顧及不同性別認同學生的權益。學校畢竟應該是一個快樂、創意學習的場所,而不是表演集體大合唱的舞台,更不是軍事 操演的教練場。在當前講究全球競爭力的年代,多給學生一些空間,少一些制式的規定,可以讓慘綠少年的生活多些創意的色彩。(本文作者為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漢寶德:台灣需要愛與美的教育

22 十二月, 2008

轉貼自【2008/12/22 聯合報】@ http://udn.com/

前些日子為了討論設置「台灣獎」的問題,談到台灣價值。台灣有什麼值得我們驕傲的價值可以向世界炫耀?我們有樸實的民風,淳厚的人情味,曾使外國來台的遊客驚羨不置。然而這些稱得上核心價值嗎?

社會亂 我們缺乏生命教育

近幾個月來,由於陳前總統令人咋舌的貪汙案,有人開始懷疑台灣社會的人文價值是否已經淪落到需要大力重整的地步。為了爭辯行為的是非,台灣民眾好像失掉了基本價值的判斷力。我們的大眾如果在精神上失掉了方向,還談什麼文化呢?因此有人提到道德教育的重建。

到了廿一世紀還以傳統道德為基本價值確實不免落伍之譏。但是社會的諸多亂象說明我們確實需要一種心靈教育,足以提升國民的精神素質。那就是誘導年輕人了解 生命的意義,及為人處世之道。這就是所謂生命教育。很可惜的是各級教育行政主管始終對它缺乏了解,因此既沒有認真建立政策,也未曾思考實施的方法。到今天,生命教育尚無法在國民教育中佔一席之地。

沒有愛 只會爭奪傷害別人

生命的核心價值是愛。衡量行為的是非,在現世界中實在困難,然而只要探究其原委,乃出之於愛心的行為,就是值得支持的,否則即應該被唾棄。台灣今天最需要的就是愛。我們的教育多年來只是升學的機器,培養出很多會讀書,又善於為前途競爭拚鬥,因而習慣於仇視他人的國民。在這樣的教育制度下,除了為爭取私欲的滿足外,不知道生命有其他的價值,當然不知有愛。我們的社會漸漸為恨所充斥,政治不是為了實現理想,而是劃分你我,爭取權力的工具。不懂得愛的人甚至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看不到生命的價值,學生會因考試成績不佳而尋短見。台灣人太容易傷害自己,傷害別人了。

不懂美 只有滿足原始慾望

生命的曙光是美,所以西人把愛與美放在一起,視為同等重要的價值。愛使我們肯定生命,美使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可愛。因此生命教育必須與美感教育並行。美是一種生命力。很可惜,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沒有美育的位置,使台灣的社會成為失掉美感的國度。沒有美的嚮望,民眾只有走向原始的慾望以求滿足。沒有美,很難有愛,就沒有精神生活,一切「文化」都歸於虛妄。

台灣需要重建愛與美的價值,通過教育,通過宗教信仰來重建人文社會。但沒有明確的教育與文化理念,沒有具體的政策,是很難實現的。一個靠擲筊來判斷行為是非的國民是不足以談愛與美的。然而台灣的基本價值是什麼?值得我們深切反省。
(作者為前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實用的蒙特梭利教具下載網站

11 十二月, 2008

<a href=”http://www.montessoriforeveryone.com/free-montessori-materials”>Free Downloads from Montessori for Everyo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