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時事新聞’ Category

﹝幼教新聞﹞教部修法 補習班禁收6歲以下兒童

27 十月, 2009

教部修法 補習班禁收6歲以下兒童
中國時報20090928【林志成/台北報導】教育部決定將《補習及進修教育法》更名為《補習教育法》,並增訂「補習班不得招收未足六歲兒童」條文。此修正案提交行政院、再轉立法院審議通過後,預估全國四千多家兒童英語等補習班可能面臨經營困境。
  教育部官員說,為保護學齡前兒童身心發展,修法明文禁止補習班招收六歲以下兒童,但有助兒童身體律動、藝術涵養者,不在此限。也就是說,未來兒童英語、珠心算、速讀等補習班不能招收六歲以下兒童,但音樂、舞蹈補習班不受影響。
  九十六年教育部即曾提出這項修正案,當時補教界大反彈,立法院仍一讀通過。去年初立法院改選後,草案被退回。二次政黨輪替後,教育部重提此案,並經部務會報通過。
  教育部統計,目前全國短期補習班共一萬八六九九家,其中很多英語、速讀、珠心算等補習班招收六歲以下兒童。
  未來一旦修法通過,預估全國有四分之一補習班可能受衝擊。
  現行相關法令未規範補習班招生年齡限制,造成兒童美語補習班大行其道,補習班招收一名學齡前兒童,一年收費可能達三十萬元,比貴族幼稚園還貴。
  但目前六歲以下兒童可上幼稚園、托兒所,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理事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林佩蓉表示,幼稚園、托兒所依規定要設在一樓或低層樓,以免學生出意外,老師也都要修過幼兒教育學分;現行法律對補習班卻沒有這些規定。
  許多家長急著將小孩送到兒童美語補習班,期望「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林佩蓉說,「學齡前學英語,長大後英語不見得好。」許多小朋友在六歲以前學英語,很容易自滿,造成之後的閱讀、寫作學不好。台大教授也曾做過研究,英語很好的台大學生,普遍不是學齡前就開始學英語。

英語唱遊可以嗎? 教部將明訂標準
中廣新聞網20090928【陳映竹報導】教育部修法,未來補習班禁止招收六歲以下兒童,但「身體律動」、「藝術涵養」課程,不受這項限制。不過,「身體律動」、「藝術涵養」是否也包括圍棋等技藝,也難保有補習班打藝術招牌,課程卻融入英語教學、英語唱遊。教育部表示,將邀集學者討論,明訂「身體律動」和「藝術涵養」的定義,避免業者掛羊頭賣狗肉。  
  教育部在96年就曾經提出「補習班不得招收未足六歲兒童」增訂條文,不過去年草案遭立院退回,這次再度重提此案。未來兒童英語、珠心算等補習班不能招收六歲以下兒童,但音樂、舞蹈補習班不受影響。
  教育部社教司長朱楠賢說,補習班是補正規教育不足,但六歲以下的小朋友根本還沒接觸過正規教育,修訂條文中排除身體律動和藝術涵養,朱楠賢解釋,這類課程經專家評估,對孩子有所幫助。但身體律動和藝術涵養除了音樂、舞蹈,還囊括哪些項目?也難保有些補習班打著身體律動和藝術涵養招牌,利用唱遊課程趁機上兒童美語,朱楠賢說,「這個狀況還要去了解,在唱遊中教英文,這樣可不可以,這部分我們以保護兒童身心為最高標準去考慮。」
  由於補習班設立條件比幼兒園寬鬆許多,教育部希望透過立法,建立更嚴謹、優質的幼兒學習空間,不過許多坊間美語補習班都同時擁有補習班、幼稚園、托兒所的牌照,此法效果如何,還有待商榷。

學齡前上英文 學者:師資應把關
聯合報20091018【陳智華台北報導】政府應不應該開放學前幼兒學英文?學者及民眾正反意見都有,有人堅決反對學前上補習班學英文,也有人認為這是父母的教育選擇權,更多人建議政府開放但要有配套。
  教育部委託政大研究「學前英語教育政策配套措施研訂計畫」,昨天舉辦第一場公聽會,邀請學者、幼教工作者座談,討論現階段的學前英語教育政策是否能滿足社會需求,未來學前英語教學,從法令面、教學面及設施面應如何規畫。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林佩蓉堅決反對全面開放學前上全美語班,也反對學前上補習學英文,或由外籍人士主教英文。
  林佩蓉說,她不反對學童接觸美語,但幼兒期最重要的是提供孩子探索環境、體驗生活、人際關係、人格成長等多元發展機會,語言不是第一優先,不過,全美語環境中,學語文是第一要務,可能因此壓抑孩子從遊戲中探索學習。
  前政大附幼蘇姓主任也反對,她發現,不少美語教師未受幼教訓練,有的竟邊抽菸邊跟孩子講話,且因為「no Chinese」,孩子想尿尿卻因不會英文而不敢,令人心痛。
  實踐大學應外系副教授陳淳麗以自己孩子為例,她說,孩子4歲前在家都只講台語,上幼兒園學國語和英語,學習不錯,她認為,孩子要不要學英語,是家長對價值的選擇,希望政府政策要鬆綁,但對師資等需要把關限制。
  政大英文系教授兼公企中心主任陳超明說,之前研究早學英文不一定好,關鍵是學習沒有持續,他反對政府以此理由禁止學前學英文,或因擔心會造成貧富差距而禁止學前上英語。
  陳超明認為,政府應該有外語政策,而非讓學者和業者為此吵成一團;目前全英語或雙語情形普遍,政府一味禁止根本是「掩耳盜鈴」,應該在有配套措施下開放,例如英文老師要有幼教背景、有合格師資認證等。
  陳姓幼教業者也說,政府只要好好管理,大家擔心的事都不會發生,也不要認為學前教英文是洪水猛獸,因為社會愈多元,加上對岸加強幼兒英文教育,台灣不能只是禁止。

轉貼新聞-解僱懷孕員工 高貿行被罰5萬元

21 八月, 2009

台北市「高貿行」解僱懷孕女員工,遭台北市性別工作平等委員會罰鍰5萬元,高貿行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該公司提不出資遣懷孕女員工的可信理由,維持罰鍰處分。

【2009/08/21 聯合報】【聯合報╱記者王文玲/即時報導】

http://udn.com/NEWS/SOCIETY/BREAKINGNEWS2/5091971.shtml

【聯合報╱社論】什麼原因要將新生嬰兒「全日托」?

7 五月, 2009

這真是天下父母最驚懼的噩夢:死亡的寶寶由不稱職的保母像廢棄物般置於門口的塑膠箱裡,本該柔軟的身軀竟然在冰箱凍成「像冰棒一樣」。

隨著保母夫婦落網,同樣托嬰給這名「盧老師」的父母,這才赫然發現:親手託付照顧重任的對象,竟然是一對通緝犯。這個情節,勢必讓眾多同樣透過網路尋求「親職外包」的家庭同感驚愕,還有多少不合格的保母正在網路上招攬生意?

悲劇發生後,一定有反省與質問。近年來,在歷次的保母虐童、托嬰猝死事件之後,總跟著「如何挑選好保母」的撇步教戰,似乎意指是父母「識人不明」、「所託非人」,才導致這些意外的個案。事實上,保母、托育難題絕不是個別家庭的責任,而應是政府及整個社會的共同承擔。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去年出生人數首度跌破廿萬人,創下歷年新低。在政府力挽少子化的狂瀾時,更該檢視這個社會提供父母怎樣的育兒資源?親職與工作之間,如何能夠兩全?

根據報載,冰凍女嬰才三個月大,但父母卻選擇廿四小時寄放保母家,選上的也是托兒價碼不到一般行情一半的廉價保母;可以想像年輕的勞工雙親,可運用的育兒資源不多。我們想問:是怎樣的原因,讓新生嬰兒父母必須違反常情地選擇「全日托」式托嬰?

政府近年對托育政策的著力,包括「社區保母系統」、育嬰假、近日剛通過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相對於人民的托育困境,只能說這些美意皆是「看得到、吃不到」。

以實施了七年的育嬰假來說,根據統計,勞工請育嬰假的比率只有百分之三,五成六的企業未提供育嬰假申請,能申請育嬰假的婦女倒有百分之十六選擇自動離職;敢享受育嬰假美意的,只有鐵飯碗的公教人員、國營事業員工。剛上路的育嬰假津貼只怕是同樣狀況,有多少人敢提出育嬰假,還要六成薪的津貼呢?

育嬰假既形同虛設,新手父母若在意收入,就得重回職場;托兒問題就接踵而來。若家中長輩無法代勞,在缺乏「公共化托育」的台灣,就只能求助保母市場。

近年內政部委由民間團體在各縣市設立了五十六個「社區保母系統」,協助保母接受訓練、取得證照,並在媒介給父母後負責督導。合格保母的條件之一,就是必須接受急救訓練且投保第三人責任險,降低嬰兒猝死的職業風險,實務上也有保母當場施行嬰兒CPR,救回小生命的例子。

內政部一心想推動「保母證照化」,去年四月起開跑的「托育補助」,還將「補助」與「保母管理」、「父母就業」綁成一串,年收入一百五十萬以下、且就業的夫妻須托用「社區保母系統」的合格保母,才能領取每月三千元的育兒補助。但拖著「保母管理」、「父母就業」的兒童福利終究是走不遠的。內政部原本估計,全國約有四萬名幼兒有托育需求,領有保母執照人數已達五萬五千多人;但如今檢視成果,進入社區保母系統的合格保母仍只有一萬三千多人,可見誘因不足;不論家長多麼希望領這三千元補助,還是有兩萬多個寶寶找不到合格社區保母,發出的補助不到預算的一半。

更多家庭只好捨棄津貼,改找廉價的無照保母。以台北縣市看,一般行情,十小時的托育費約一萬六千元到一萬八千元,廿四小時則在兩萬四之譜;「盧老師」低了一半的價碼是比三千元補助更實惠,難怪眾多非典型就業、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父母會趨之若鶩。

政府今年三月已將「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草案送進立法院審查,法中明訂居家式保母的各項規範,雖然條文仍有爭議,卻是管理「無照保母」的第一個法源依據,應是全面提升托育品質的另一個起點。

在生育率不斷下滑的困境中,政府更有責任要讓台灣成為一個適合生養小孩的地方。生得起,也要養得活!
【2009/05/07 聯合報】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4890707.shtml

打罵與腦部發育

31 三月, 2009

孩子不能打 不能罵只能瞪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3/29 15:35

英國兒童教育專家說,孩子不能打、不能罵,因為無論是打或罵對孩子的腦部發育都不好。

英國父母教育協會的史考特博士說,雖然為了應付真實的世界,孩子從小難免面對叫罵的行為,不過,不論是打或是罵,都會在孩子腦子裡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象,可能會讓孩子日後出現暴力或是憂鬱等狀況。

美國心理治療專家蓋哈特則說,早期的經驗對孩子腦部生長有相當大的影響。挨打或是挨罵都會刺激壓力荷爾蒙的分泌,影響孩子腦部發展。

看樣子,今後教養孩子既不能打又不能罵,碰上孩子造反就只能乾瞪眼了。

news retrieved from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29/1/1gwaz.html on 20090331

「依法子女有撫養父母義務」的民法問題

31 三月, 2009

這個新聞中的主角 其遭遇令人鼻酸
其中涉及的「撫養」問題 很值得探究
———————————————————————-
幼遭母遺棄 33年後被母告棄養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09/03/31 04:09″

先天性肢障 襁褓時媽媽落跑

〔記者楊培華、姚岳宏/連線報導〕基隆市程小姐出生即缺少左手掌,八個月大時遭母親遺棄,沒想到在三十三年後,素未謀面的生母找上門要求扶養,並控告她置母親於不顧,要求每月給付六千元的扶養金。

六十歲的朱姓婦人上個月在法律扶助基金會律師協助下,向基隆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控訴女兒程小姐置母親生活於不顧,朱婦指因心臟病沒有謀生能力,且需照顧娘家多病的弟弟,請求法院判決女兒按月給付六千元扶養費,法院預定四月開庭審理。

父親要跑船 育幼院中度童年

程女未滿周歲即被生母遺棄,生母當年曾因此吃上官司,台北地方法院在六十八年的判決書中記載,當年朱婦因丈夫長期在海上工作,又與丈夫前妻所生、當時唸國中的兒子不睦,在六十五年八月七日將八個月大的女兒棄置住處,一個人就回娘家去,鄰居好心幫忙照料被棄女兒,還被指多事。當年朱婦因此案被依遺棄罪判一年徒刑、緩刑三年。

回想起沒有媽媽的童年,程小姐忍不住紅了眼說,爸爸曾數度求媽媽回家照顧她,媽媽就是不肯,爸媽兩人終於在六十六年九月離婚,爸爸被迫將她送到育幼院。

程小姐說,爸爸當年是商船上的報務主任,每隔三、四個月才會回國,爸爸每次回來,都會到育幼院看她並支付學費,程小姐回憶,爸爸每次回來總是緊緊抱著她,還帶著她到處去玩。

小學念螢橋 潑酸意外躲一劫

唸螢橋國小時,程小姐不巧又碰上當年轟動一時的潑硫酸事件,潑酸者闖進她教室內,雖然包括官聲彥等多位同學受到重傷,然而程小姐在老師保護下,雖飽受驚嚇,幸未被波及。程小姐表示,經此事後,爸爸放心不下,遂下定決心辭去商船工作,把自己帶在身邊照顧。

程小姐說,她在學校被同學嘲弄是「斷手的」、「沒人要的小孩」,那時常不禁自問:「為什麼媽媽不要我?」、「是不是因為我少了一隻手?」成長過程受盡嘲笑,長大後求職也因沒媽媽被認為家庭有問題,飽受異樣眼光。

程小姐說,如今與先生育有一子,但去年八月,從沒見過面的媽媽找上門要求扶養,理由是「就憑妳身上流著我的血」。

生母找上門 依法子女須扶養

程小姐表示,一開始連對方是誰都認不出,但她強調自己絕不是不孝,雖然殘障,但每兩個星期都會帶孩子到北市南港探望八十多歲的老爸爸,也和先生幫著負擔老爸爸的生活開銷,但對生母,「真的很難做得到」。

程小姐表示,依現行民法規定,父母不論是否曾盡到責任,甚至凌虐子女,依法子女都須盡扶養義務;但她不禁要問:難道性侵、強迫子女賣淫、吸毒及遺棄子女的人,子女長大後也要扶養嗎?這樣公平嗎?

對女兒說詞 其母關門不回應

對於親生女兒所指,記者昨天前往朱婦位於台北市文山區住處找她,當表明來意後,她口齒不甚清晰地表示:「你們如果要相信她(程女)的話,就去相信好了。」隨即關門不再理會。

———————————————————————–

對不盡責父母 有扶養義務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3/31 04:09

〔記 者項程鎮/台北報導〕法務部法律事務司長張清雲指出,依民法規定,子女是父母法定第一順位扶養人,對不盡養育責任的父母,子女在法律上仍有扶養義務,目前 並無修法打算;但如父母打民事官司要求子女付扶養費時,法官應會斟酌子女經濟能力,及父母當初有無遺棄子女等事實,做為審酌扶養費金額參考。

程小姐可請法扶協助

法律扶助基金會表示,非常同情程小姐的遭遇,但其生母朱女士符合法扶條件,基金會無法不予扶助法律訴訟,至於程小姐也可申請法律扶助,法扶已與她連絡,詢問有無需要幫忙,程小姐表示還在考慮。

寄養家庭

28 三月, 2009

賺時薪…想做寄養家庭變多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09/03/28 04:09″
〔記者朱有鈴/高縣報導〕找不到工作、所以想加入寄養家庭「賺薪水、度時機」?家扶中心5月將開辦「寄養家庭在職研習」,目前已有50多對夫妻登記,比以往增加2、3成。

家扶中心不諱言,部份民眾是因經濟因素希望加入寄養家庭。社工督導洪玉珍指出,為避免民眾錯誤期待,將在說明會充分告知,寄養家庭必須提供24小時照顧,且寄養個案中不乏發展遲緩、身心障礙、罕見疾病的孩子,過程中除了照顧日常生活,還要陪同就醫復健,本身也必須先參加心理諮商、親職溝通等課程,沒有想像中容易!

補貼用於寄養兒 非薪水

洪玉珍說,寄養兒童、少年每月雖有1萬5600、1萬7000元不等的補貼,但寄養兒的所有開支都從其中支付,這些錢是要用在孩子身上,而非付給寄養家庭的薪水,若是抱著「賺薪水」的心態,一定會失望。

目前縣內寄養安置中的兒童、少年共有120名,合格寄養家庭有77戶,其中超過一半是9年以上的資深寄養家庭,他們多半是子女已成長的退休人員。

今年的「寄養家庭在職研習—生命探索成長營」將在5月開辦,邀請5位老師帶領寄養父母自我探索、學習照顧與溝通技巧,讓寄養父母彼此分享、學習。

符合年齡25至60歲、結婚2年以上(單親者亦可)、經濟收入穩定、國中學歷以上等條件,都可以申請寄養家庭,洽07-6213993高縣家扶中心寄養組。
retrieved on 2009/o3/28 from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28/78/1guan.html

不能保護兒童的社會很可恥【聯合晚報╱社論】

27 三月, 2009

胡適先生說,看一個社會如何對待女人與小孩就可以知道其文明的程度。以下文為2009.03.03的聯合晚報社論。

————————————————————————–

今天有一則相關兒童的新聞,不是大消息,卻令人十分難過。一名因為家暴而被社會局安置的女童,竟然在寄養家庭的社區先後遭社區總幹事及警衛性侵。女孩逃離寄養家庭,在外流浪五天後才被警方尋獲。

上禮拜也有一則兒童新聞,說起來只是個案,同樣令人難過。一個小男孩,被智能不足的母親長年關在陽台,當狗一樣地養。小孩語言能力不佳,且因長期營養不良,體重只有同年齡兒童的一半,已有肝、腎衰竭現象。救出他的警察都感心酸憤慨不已。

這一類新聞,發生在政治紛擾、景氣衰退的此刻台灣,不見得能引起社會關心。但老實說,台灣「對兒童不友善」的環境如果不能改善,是社會全體的恥辱!

台灣的兒童受虐、受害事件,三不五時發生,長期下來已不可勝數。這些事件有幾大類型。第一類是父母將孩子視為「私產」,當大人遇到挫折時,去燒炭、服毒、跳水,帶著孩子一起走。因此喪生的無辜小生命,毫無逃生餘地。

第二類虐童事件的加害者多是失職的父母、暴力的父母、無知或無能擔當親職的父母。四年前的邱小妹事件,除了可惡的醫院之外,事件元凶是當街將她毆打重傷、 終致死亡的親生父親。當時因「醫療人球」的主題而引起喧譁,社會大大地檢討呼籲了一番。但事實上,在那事件之前和之後,虐童案件從未暫歇。把年幼孩子打成 重傷、打到腦死、打得體無完膚的畫面,仍不時出現於媒體。

第三類和孩子生活的環境因素有關,有時甚且和社工體系失職有關。孩子被凌虐、被性侵的場景,發生在校園裡、社區裡,有時甚至發生在被「安置」的過程中。這 些事件格外叫人痛心,因孩子受到的多半是二度傷害。而社工人員失職未必出於故意過失,很可能就是人力不夠、注意力不夠、專業判斷不夠的後果。

要防治這類事件,首先須改變「孩子是父母財產」的觀念,但這並非易事。在保護兒童人權的前提下,制度上要使公權力有「法入家門」的空間,公私立社工部門也要投入更多保護兒童的資源。如果讓這些傷害兒童的事件一直發生下去,台灣真的很可恥,很丟臉!

6歲4歲小姊妹打電話救爸

27 三月, 2009

以下新聞報導的案例是「安全教育」的最高境界,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有這樣的反應力!

———————————————————————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8/10/21 17:00 編譯夏嘉玲/報導

英國一名男子最近在家中癲癇發作倒地昏迷不醒,他一對年僅6歲和4歲的女兒不但知道要打緊急電話求救,還從老爸褲子口袋裡找出鑰匙,幫急救人員開門,救了「把拔」一命。

每 日郵報報導,45歲業務主管大衛魏金森癲癇發作倒在家中,倒地時還撞到頭部,血流不止。他41歲的妻子正好外出,6歲的潔西卡和4 歲的喬琪亞知道老爸出狀況,打999電話求救,還很冷靜的和接線人員對話,引導對方。救護車趕到時,姊妹倆還找椅子來墊腳,幫救護人員開門。

潔西亞告訴對方,爸爸在地上「睡覺,但流了好多血」。接線人員問地址和電話,她只知道是「我家」和「999」,對方不斷和她聊天,最後找到她家。

魏金森1月中風後確診罹患癲癇,他說女兒是「我的小英雄,要沒有她們,真不知該怎麼辦」。他只記得癲癇發作時手指開始扭曲,醒來後人已經在醫院。

潔西卡說,當時和妹妹在看卡通,聽到碰的一聲,發現爸爸倒在地上。魏金森太太對女兒的表現十分訝異,「她們看到血也沒有驚慌失措」。她說,她是大概3年前教女兒打緊急求救電話,真不敢相信女兒竟然還記得住,「我們真的非常以她們為傲」。

蕭青陽搞設計 從夜市玩到葛萊美

17 一月, 2009

行行出狀元,希望我們的社會可以越來越多元化。

————————————————————————————-

邱祖胤/專訪 (20090117)  中時電子報藝文新聞

一個在麵包店幫忙家計、全身都沾滿麵粉渣的男孩,一有空就往夜市唱片行鑽,長大以後成為台灣平面設計界翹楚。蕭青陽三度入圍葛萊美獎,連歐美日各國設計師都對他伸出大拇指。他心中最純情的角落永遠屬於音樂:「我設計過八百多張唱片,我的腦中卻有四十幾萬張唱片封面,這是別人贏不了我的地方。」

他就是這樣,禮貌中帶點臭屁,工作室裡永遠都充滿搖滾樂。

三度入圍葛萊美獎 為台增光

二○○五年他以王雁盟專輯《飄浮手風琴》入圍葛萊美最佳唱片設計獎,成為第一位華人入圍者。二○○七年以電音歌仔戲專輯《我身騎白馬》再度入圍,今年他以《甜蜜的負荷─吳晟詩誦與詩歌》入圍最佳套裝唱片設計。

蕭青陽出生在台北縣,家裡開麵包店,童年的他有忙不完的活,年節是他和弟妹們最痛苦的時刻,包紙、裝盒、送貨作業,動作慢了會遭斥責。到了念高中的時候,他還負責送貨。

漫長的麵包店「童工」生涯對蕭青陽很重要,練就他察言觀色、任勞任怨及注重細節的美德。他說,出社會以後的每一件事對他而言都「太輕鬆了啦」!

蕭青陽從小就有辦法在幹活的空檔中找樂子,愛畫畫的他,會把手邊的包裝紙拿來塗鴉。麵包店就位在中和南勢角夜市口,他小小年紀一有空就跑唱片行,把買回來的錄音帶分類。

算起來他就是從那時候累積唱片包裝設計的概念:「我當時就發現,不同音樂類型的封面設計會有不同的設計語法。像爵士樂唱片封面,總有滿臉是汗的樂手特寫照片,常用單色系。我會去探究或想像,為什麼要這麼做。」

蕭青陽念復興美工升三年級時,和負責畢業製作同組同學在外租房子。他租到房子的第一件事,不是討論畢製,是搞個錄音室,每天找同學找來錄節目。

蕭青陽很喜歡解說唱片,而且欲罷不能。他直言:「設計人不能只想著如何做出美美的畫面,不去考慮各種意義。」

堅持充分了解音樂 才來包裝

一九九六年台灣原住民歌手郭英男的歌聲被用作奧運配樂,蕭青陽受到刺激。他發現能讓全世界注意的聲音,不是流行音樂,而是能感動人心的聲音。因此,他堅持對音樂充分了解後,才著手設計封面,經常參加歌手演唱會,多次面談。

他舉入圍葛萊美獎的《我身騎白馬》專輯為例說明,專輯內容是蘇通達製作的電音版歌仔戲。於是他找出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故事當專輯主題,兩個主角一在封面、一在封底,永遠不能見面,以王寶釧的苦守寒窯來對應身騎白馬的薛平貴。

蕭青陽最近也為江蕙新專輯《甲你攬牢牢》擔任封面設計。他的設計是江蕙倚靠在男人背上,傳達對愛情的渴望,也反應歌迷對江蕙感情世界的關心。唱片公司一開始擔心江蕙反彈,沒想到她竟對這提案認同。

蕭青陽表示,他自己最早也是從台灣唱片產業磨練出來的,對於唱片封面總是青一色的歌星美美的臉蛋相當感冒。他鼓勵其他設計師,如果現階段客戶無法讓你放手,那想辦法把自己的基本條件練到最好。

從麵包店裡學到細節,從夜市唱片行裡練習用思考,蕭青陽勉勵同業,創意可以大膽去玩,但基本不能疏忽,「在別人還看不到你的才氣之前,先努力修片吧!」

熱愛音樂 設計唱片逾800張

蕭青陽生於一九六六年,雙魚座,復興美工畢業後,為了進入娛樂產業,他先在《明星》雜誌擔任美術工作,之後進入上格唱片。不過當時的老闆跑去當兵,只剩蕭青陽和旗下歌手高勝美、李翊君相依為命,高勝美的專輯成為蕭青陽的處女作。

年輕時代迷戀新浪潮及電子樂的蕭青陽,入行以後發現唱片業跟自己所想像的很不一樣,業界要求的封面設計無法跟他腦中歐美唱片封面相比,但他還是苦練基本 功,前後設計超過八百張唱片。他為豬頭皮、陳珊妮、羅百吉等歌手所設計的唱片封面,做得非常西式,與曲風十分貼近,引起業界的關注,進而在多次葛來美獎中 綻放光芒、揚名國際

retrieved on 20090116 at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content/newscontent-artnews/0,3457,112009011700066+110513+20090117+news,00.html

愛的奇蹟 智障生甄選上北科大

17 一月, 2009

2009-01-17 中國時報【許素惠/雲林報導】

中度智障生竟考上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大成商工汽修科建教生林同學從小被鑑定為中度智能障礙,國中小遭同學老師排斥,高中幸遇三位恩師,像開了竅般功課突飛猛進,縱橫全國技藝競賽,甄選上北科大,上周換發殘冊,還因證照太多被鑑定為「太聰明」而遭打回票。

「中度智障竟能和一般生甄選上一流科大,簡直是奇蹟!」大成商工教務主任賈元勳轉述林同學彰化縣大城國中,師長們得知消息時,個個都瞠目結舌,不敢相信。

高中三恩師耐心教學 讓他開了竅

林姓學生出身貧苦,母親與兄姊都智障,他也被鑑定是中度智能障礙,殘障手冊始終跟著他,唯一正常的爸爸為了照顧全家,無法如常就業,只好撿破爛維生。

「我真的很笨,老師教的都記不起來。」雖然已入列明星科大,林同學想起高中以前的自己,直強調腦袋不靈光。

那時,同學們總欺負他,他不敢言、不敢怒,只能默默承受,自卑加上功課跟不上,連老師也放棄他,國中基測只考七十二分。

基測僅七十二分 現在有一堆證照

由於家境貧困,林同學選擇大成商工建教班就讀,邊念書邊實習工作,幫忙家計。

高一導師王響復因育有一身心障礙孩子,敏感地發覺林同學的不一樣,愛心、耐心加倍,不辭辛勞利用假日補救教學,精神上給了更多的鼓勵與支持,高一下學期,林同學便有明顯進步。

高二由陳群芬老師接手,同樣對林同學關照有加。林父病逝,家裡窮得連後事都辦不了,導師帶著他逐班募款,爸爸才得以安葬,因此他最擔心大學未來學費與生活費無著。

被鑑定「太聰明」 換發殘冊打回票

在老師林志成專業訓練下,林同學高二開始代表學校對外參賽,先後拿下全國汽車鈑金第三等佳績,丙級證照高居全汽修科最多,此外還有兩張因競賽優異的乙級免術證照。

上周他換領殘障手冊時,醫生為他重新鑑定,沒想到因為太多證照被認為「太聰明」而被打回票,從此跟殘障手冊說拜拜。

「他真的不一樣,剛來時眼神呆滯渙散」,賈元勳形容他第一眼看到的林同學。即將成為大學新鮮人,林同學對三位恩師有說不出的感激,「從沒有老師對我這麼好過」,他說,大成商工的老師是他生命中的貴人。
retrieved on 20090116 at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3+1120090117002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