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教養觀念’ Category

王正方:天下不是的父母

27 三月, 2009

聯合報 2009.01.17

北京大學單獨招生,規章中原有項錄取條件是:考生必須孝順父母,若有人舉出不孝事證,成績再好也不錄取。

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盡孝道的理論根據是父母養育兒女的恩重如山,是一種無條件的奉獻。紅樓夢的「好了歌」有一句:「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卻道出許多無奈,古今中外孝子孝女十分罕見,提倡孝道甚有必要。

提倡孝道 本性外的道德觀

進化論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說指出,要盡心養護幼獸,族群才能延續,客觀需要成為本能。紀錄片見到母鹿奮勇擊退獅子保護小鹿的鏡頭,令人動容。動物界沒 有孝道,中國人指小鹿小羊跪著吃奶,是感恩盡孝,未免太扯。人類自命為萬物之靈,才提倡孝道,年長的父母安享天年,算是文明的表現。但這是動物本性之外的 道德訴求,孝道不彰並不意外。

當今為人父母的,有幾位敢拍胸脯說:我們依動物本性,全心全力照顧養育好了下一代!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值得商榷。

歐巴馬的父親是典型的反面教材。他在夏威夷留學時,停妻再娶,得一子後遠赴哈佛大學讀法律,兩年後離婚,回肯亞做官去了。歐巴馬十歲才和他父親重逢,相聚 一星期,父子再也沒見過面。老歐巴馬結婚四次,兒女成群、酗酒、玩女人、粗暴不仁,不久因車禍去世。歐巴馬很懷念父親,成年後去了趟肯亞,拜祭亡父的墳 墓,陪了祖母一段時日,算是今之孝子了。

投射自我 硬逼孩子去補習

管生不管養的例子不勝枚舉。棄養小孩,或是生下來就交給老人家帶,因為忙不過來,要去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另外的極端是對子女溺愛不明,縱容嬌慣。把小 孩餵成超級巨嬰,玩具、名牌服飾、電子遊戲等等,有求必應。花大錢送孩子去各式各樣的課餘訓練班上課,美其名曰提高孩子的競爭力,把天性活潑的小朋友累成 愁眉苦臉的小老頭。成長中的最大樂趣就是玩鬧,全部被剝奪。父母把今生達不到的宿願(其實是夢想),硬投射在子女身上,逼他們成為音樂家、醫生、科學家。 子女要為父母未完成的幻覺活著,這種父愛、母愛是自我的延伸,鹿和牛都沒這一套。更加不堪的有;父親打死自己親生的小孩,因為孩子哭鬧。十一個月的娃兒太 吵,大人插了兩根針在娃兒的大腿中。三歲大的孩子被打到顱內出血,謊報是小孩自己摔的。父親把幾個小孩關在閣樓許多年,成了弱智兒童。台灣的社會新聞充滿了這些。

不負責任 連禽獸都算不上

某大法師說,父母子女的關係不外四種:還債、討債、報恩、報怨。一飲一啄莫非前緣,善了前緣不種惡因便好。不信轉世輪迴的西方人發展了「好朋友」理論,父 母子女理想的關係是成為好朋友,平等、尊重、關懷、保持適當的距離,融洽和諧。做好朋友得花時間建立友誼,動輒拿小孩當出氣筒,高興了就賞把鈔票,平時只 顧到自己,也不符合交友之道。都起自男貪女愛,有意或無意地生下小孩,人家原本可以不來。

不孝兒女的確是未能盡到做人的本分,不盡責的父母則根本還不符合做禽獸的條件。請看看「動物世界」頻道,動物是怎麼養幼獸的。

偶爾接獲兒女的關懷慰問,甚至於相聚一堂,就該慶幸感動,自己還算是個負責任的動物吧!(本文作者為電影導演)

截長未必補短 有長才最重要

17 一月, 2009

文/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在高鐵站,巧遇以前的鄰居,看到當年在母親懷裡的小不點現在已經是活潑可愛的小四學生了,真令人感嘆時光飛逝。在等車的時候,我發現這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很好,問她看過什麼書,她回答得頭頭是道;最主要是她很有禮貌,善解人意,我一直誇獎這個孩子,一旁的母親卻一臉苦笑,令我不解。

回到臺北後,收到鄰居的電子郵件,原來老師說她女兒有學習障礙,寫字少筆畫,閱讀跳字,凡是跟語文有關的科目都考不好。她這次北上,就是帶孩子去找醫生鑑定,看看是不是智力有問題。

她最憂心的是,老師每天罰女兒寫字,每天抄課文十遍,說是要加強她的弱項。結果孩子恐懼上學,每天回家一攤開作業本就哭;而且因為功課不好,同學排斥她,在班上沒有朋友,大家都不願跟每天被罰站的人作朋友,使她在學校很寂寞。

鄰居說她已盡力補救,每天至少念一本書給孩子聽,念完請孩子把故事講給她聽,以確定孩子聽懂了;碰到生詞,她就和女兒用生活上的各種情境造句;她也鼓勵孩子自己編故事,發揮想像力。難怪在高鐵站時,我覺得這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這麼好,原來是訓練有素。

鄰居說她曾懇求老師讓孩子帶電腦上學,用打字的方式寫作文,但是老師不肯,也不肯用口語評量,所以她現在很煩惱,不知該怎麼辦。我看了信非常感慨,只能回信建議她幫孩子轉學或轉班,找到一個能接受孩子的缺陷,承認有閱讀障礙這回事的老師,才能解決問題。

人類會閱讀是一個奇蹟,因為文字的發明才五千年,就人類整個演化的歷史來看,實在太短了,比一眨眼的時間還短,短得來不及登錄到基因裡。我們的大腦有語言中心,但是沒有閱讀中心。

一個正常的孩子放到正常的環境中,沒有人教他說話,他會說話;一個正常的孩子放到正常的環境中,沒有人教他閱讀,他是文盲。所以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是習慣,就要從小培養。李光耀在新加坡大力推動閱讀時,就要求新加坡的父母,孩子十八個月大就要抱在身上,親子共讀。

目前,已經知道失讀症(dyslexia)是一種基因缺陷,跟人類染色體二、三、六、十五、十八有關,這些孩子最顯著的症狀是跳行、跳字,偏旁左右顛倒,缺筆畫等現象,智力正常,但是閱讀能力低於兩個年級;也就是說,到了小學三年級,閱讀能力還在一年級的程度。

因為是基因上的問題,用打罵方式教育對孩子不公平,可以換個方式評量,當孩子對自己有信心時,長處可以把短處帶上來。歷史上,閱讀障礙的人很多,如愛迪生、愛因斯坦、邱吉爾、洛克裴勒(洛克裴勒家裡不知請了多少家教,都教不會他閱讀,最後他去學盲人點字。演講時,他用手指頭摸著演講稿完成演講,臺下的聽眾完全不知道他有閱讀障礙)。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不是孩子的錯,不必羞辱他,也不必要他罰站。不要從孩子的短處去補救,要從孩子的長處去發展。因為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後,是用他的長處去和別人競爭,不論他的長處是什麼,只要贏得過人,他就有飯吃。

如果整天截長補短,到最後,短處比不上別人的長處,而自己的長處又沒有機會發展出來,這孩子就變成一無是處、沒有一技之長的人了。大人的觀念影響孩子的一生,不可不慎!**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2008/12/30家庭版

轉貼文章:好老師哪裡找?

27 八月, 2008

作者:奧林文化/大穎文化 總編輯 carol謝

※一個好的老師要能夠啟發孩子、幫助孩子建立屬於她自己的價值觀。
Christine本身的學習經驗有助於她引導荳芽探索世界、自我學習。

經營公司也有好些年了,看過不少員工,在我用人的經驗中,我始終相信「好的人格特質比經驗、專業更重要」。在幫荳芽找家教老師時,我唯一在乎的,也只有人格特質而已。

我徵老師的訊息一PO上104家教網,我就收到不少主動應徵的回應,找老師原來不像我原先想像的那麼困難呢!

我第一個約面試的,就是現在帶荳芽的Christine。

Christine在加拿大唸高中、在上海唸大學,吸引我的是她這個比較特殊的求學經驗。一般像她這樣自己在國外讀過書的孩子,會比只在台灣長大的孩子獨立很多。她的求學經驗應該也有助於她的國際視野,這些特質都是我在意的。我想她有可能會是我想要的人選。

於是,我約她到公司來聊聊對孩子的教育理念……

幫孩子選老師,真的要精挑細選,特別是我期待這位老師帶荳芽體驗生活,她的價質觀、她的性格,對我來說,就非常重要。

我說希望老師帶我的女兒「生活」,並且把我需要的工作內容很仔細的向她說明。

Christine很落落大方的表示,我的要求的確是她以往沒有接觸過的,不過,她很感興趣,希望可以嘗試。

面談Christine後,我幾乎決定就是她了。但是,因為她是我才剛開始的第一位面試者,我還是跟她說再給我幾天時間考慮。

第二位面試者跟Christine的背景很類似,也在國外唸完書回來,外表很時尚,非常討喜。

呵呵~~我好像在挑媳婦呢!連外表都注意了……

我跟這位時尚小姐談得很投緣,不過因為她馬上要趕去醫院看醫生,所以我跟她約了隔天再繼續面談。

時尚小姐走後,我陷入天人交戰的兩難,Christine和她,我都中意。原來擔心找不到適合的老師,這下竟然來了兩個都很棒的!

回家後,我跟Kevin報告我的豐收。他沒意見,隨我決定。

隔天下午,突然下起一場傾盆大雨。在我跟時尚小姐應該要繼續面談的時間快到時,她打電話來跟我說下大雨、她出門不方便,要跟我改時間。

老天幫我決定了老師人選。

我想,以後如果下雨,時尚小姐可能會打電話來跟我說:「Carol,下大雨,我不想出門,麻煩妳自己去接荳芽……」

別以為我很先進,其實,我還蠻相信冥冥中的定數。有些人、有些事的緣份,是早安排好的。

就在我決定要用Christine、正準備通知她時,她正好打電話告訴我,她依我那天說的重點,先幫荳芽擬了一份「生活學習計畫」mail給我,她要我先看看是不是我期望的。

我還沒告訴她我要用她,她做了計畫表,有可能白費力氣…….

她要把事情做好、不怕做白工。我又在這件事上看到她另一個很令我激賞的人格特質。

當然,二話不說,就是她!

我帶Christine回家見荳芽,她們倆人一見如故,很喜歡對方。

那一晚,在一個星期的失眠後,我終於安安穩穩的睡了一個好覺。

「人」的因素,常常是決定一件事成敗的主要關鍵。找到了對的老師,孩子的學習通常就不會有太大的差錯。

安親班的老師流動率極高,主管機關也不太管這些事。在我看來,這是令我不放心把孩子送去的其中一個原因。

先前我有一個朋友一直找不到工作,後來她跟我說她要去教安親班的小孩。據我所知,她沒有任何相關的幼保或教育背景。

她告訴我,安親班找老師不必看這些資歷,只是要看看小學生的功課而已,工作其實不難。

我還聽過另一個在安親班當老師的朋友說──安親班的小孩很多壞得跟野狗一樣……

我很難相信那樣的話出自一個老師的口中。如果有人說我的孩子像野狗,我可能會殺人吧……

安親班之所以這麼多,表示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的機構。幫父母照顧小孩,這是何等的重責大任呀!任何一個經營安親班的人,都應該戒慎恐懼的、小心去安排有關孩子的一切事務才對。

但是,我現在看到的狀況是──政府不管、業者不在意。受苦的是孩子而已….

誰都可以不要管。我們當父母的不行不管!

所以我要這樣費盡力氣的找老師……

Christine果然不負我的期望。才26歲的她,待荳芽像妹妹一樣,兩個人除了正常的功課進度之外,還像姐妹一樣的玩在一起。

Christine把她在國外求學的經驗及愛貓狗、認養流浪動物這些習性都介紹給荳芽,讓荳芽看到了一個原本在我身上看不到的新奇世界。

一開始,Christine對我們來說,畢竟是陌生人,所以我也跟104家教網要了她的安全認證,要Christine給我她的身份證影本、家裡地址、電話之類的……

相處一段時間後,她跟我們都很熟了,我們甚至還認識了她的家人,今年暑假還一起坐郵輪出國玩,荳芽的暑假生活有一個星期是住在Christine的家……

Christine的年輕活力、開闊視野,還有她的愛貓愛狗成癡,對我們家產生了一些影響。原本不愛狗的我,也因為她,而同意讓荳芽在流浪動物之家認養一隻狗回來。狗狗Melon因此也讓我們家有了新的故事……

我多了一個朋友兼幫手。荳芽、蝴蝶多了一個姐姐。

Christine是老天賞給我們的真命天女。

而,我相信,只要真心的去尋找,一定可以遇上好老師的。

更多相關資訊請看:http://carol541106.pixnet.net/blog/post/8902024

轉貼文章:思考,令孩子更有力量

27 八月, 2008

豆芽不上安親班一書作者:奧林文化/大穎文化 總編輯 carol謝

我們家不上安親班、不寫評量試卷的荳芽在剛剛上小一沒多久,便表現出對數學的畏懼與厭惡。有一天,她很委曲的問我:「為什麼我同學他們考數學好像想都不用想就可以寫出答案,我卻還要想老半天才算得出答案呢?」

我告訴她,演算數學本來就需要思考。當然,我也明白那些不用想就可以寫得出答案的孩子其實是寫多了評量、對各式題目已經熟悉,看到考題便可以很機械化的寫出答案,不需思考。

為了消除荳芽對數學的恐懼,我介紹她去上人本教育基金會辦的「數學想想」課程。

有一天,荳芽上完數學想想課,一臉興味昂然的問我:「媽媽,老師今天在課堂上問了我們一個問題,要我們想一想、說說自己的答案,我是第一個說答案的,老師說我很棒。妳要不要猜一猜我的答案是什麼?」

我很好奇,當然想試試呀!

題目是──

4*1=4 4*5=20 4*6=24

4*2=8 4*7=28

4*3=12 4*8=32

4*4=16 4*9=36

老師問:「這幾個算式為何要這樣排列?請說出和數學有關的意義……

唉呀!原本數學就不太好的我一看就頭暈了!「這樣排列好看嘛!」我胡亂謅,自己都覺得心虛。

荳芽聽了哈哈大笑,「不行!不行!要有數學意義呀……

我很快就投降了。放棄!想不出來!告訴我答案吧!

荳芽很得意的公佈她在課堂上說的答案──

她說:「第一列的每一個數加上中間的20,答案都會是跟它對應的第三列那個數。比如左邊的414,用4加上中間的20,就會得到右邊的24;再來都一樣,左邊的8加上中間的20,就是右邊的28……

好厲害喔!我還真是沒想到咧!

荳芽還說也有同學的答案是反著回來的,用右邊的24減去中間的20,就得到左邊的4,依此類推下去……

老師說這樣也對。

「數學想想」用這樣開放的、討論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數學題,也讓孩子理解到「答案不一定只有一個,只要透過合乎邏輯的思考、推演,是可以找出各種不同的可能的」。

因為思考,產生了趣味,荳芽因而有了對應數學的力量,不再畏懼。這樣的能力讓荳芽見識到「思考」的力量,於是激勵她以這樣的策略嘗試著去面對生活上、學習上所碰到的各種困境。

思考,令一個孩子更有力量。

台 灣教育對我來說,最感遺憾的便是「缺乏思考的引導」。我自己小時候唸書總是被要求「背誦」,背了一堆自己不感興趣也不理解的死知識,過程既痛苦、考後更是 立刻忘光光,花了一番心力時間背下來的東西竟然就這麼船過水無痕的不留一點餘韻,想來還真是令人洩氣!現在,經過了幾十年,我的荳芽還是一樣面對這樣的教 育方式,顯然台灣的教育並沒有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長進)。自己經歷過那樣無聊又無趣的學習方式的苦,我是怎麼樣都不肯再讓荳芽重蹈我的覆轍。所以,我總是千方百計的設法引導荳芽思考,不管她面對的是任何難題…….

為了這樣的理由,今年,我們家大穎文化開闢了一個新的繪本系列──【我想想系列】。在這個系列裡,我所選擇的書都是足以激勵孩子思考(想想)的題材。第一批推出的兩本書──【可不可以不要上學?】、【沒有大腦,會發生什麼事?】都是跟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

每個孩子都不喜歡上學,我想讓孩子們自己想一想:如果不上學,對自己的成長會有什麼影響?生活又會變得如何呢?與其逼迫孩子要好好用功唸書,我倒寧願讓孩子用他們的方式去理解上學這件事對自己的意義…….

孩子們時常有機會聽到大人們用「你沒大腦!」來責罵人。究竟什麼叫沒大腦哪?一個人如果真的沒了大腦,到底會發生什麼事呢?這也是個激發思考的好問題……

上 不上學?有沒有大腦?這些對我們大人來說,可能早已失去思考追究意義的議題,恰好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切身問題。任何一個在孩提時候沒有機會思考這些問題的 大人們,都可以利用陪伴孩子思索問題時、重新回望自己的成長過程。給自己一個機會,體會,思考所可能帶來的轉變生活及價值觀的機會……

更多相關資訊請看:http://carol541106.pixnet.net/blog/post/21520620

轉貼文章:給孩子千萬,不如給他好習慣

27 八月, 2008

摘自:《好習慣,成就孩子的大未來──父母必修的24堂親子教養課

自主自律三姊弟

二 十年前,有同事推薦我擔任趙家三姊弟的家教老師,當時三個孩子的媽媽已經過世,趙先生隻身在舊金山經營一家航空器材公司。為了讓孩子學中文,也學習獨立, 於是趙先生讓孩子獨自留在臺灣兩年。第一次去家教時,發現家裡只有三姊弟,沒有任何大人在。當時大姊海倫國中二年級、二姊愛倫小學六年級、小弟亞倫小學四 年級,三個孩子都中規中矩,非常有禮貌,不時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對老師畢恭畢敬,表現出非常良好的家教。

家裡雖然沒大人, 但家中擺設始終整整齊齊、井然有序,原來是大姊海倫身兼父母職,幫忙打理家中的一切。舉凡煮飯、洗衣、掃地、拖地等所有家務,都由三姊弟分擔,趙爸爸每個 月寄來的家用開支及零用錢,也都由大姊統籌分配。三姊弟平常也都自己買菜、煮飯,只有每星期天才到附近的小吃店打打牙祭。

有一次我上課時,姊姊要求提早下課,理由是:「爸爸今天回國,我們要搭公車到餐廳跟爸爸會合。」

我當時心想,家裡那麼有錢,何必那麼辛苦?就問她:「幹嘛不坐計程車去?」她回答:「爸爸不許,爸爸說:『小孩不會賺錢,不應該先學會享受。刻苦耐勞的小孩,將來才會有出息!』」
一旁聽話的我,只有點頭稱是的份。

⊕ 家事打工不拖延

雖 然爸媽不在身邊,但三姊弟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並且都曾當選過模範生。有幾次親師懇談會,我受託代表家長出席,結果三姊弟的導師,居然都不約而同地稱讚他 們:「很勤奮努力、很聰明懂事、很有禮貌,而且還會主動幫忙做事。」聽到這些讚美,讓身為家教老師的我,也感到與有榮焉。但當時卻也不禁納悶:「爸媽都不 在身邊,為什麼三姊弟還能夠如此品學兼優?」
兩年後,三姊弟轉學到美國就學。之後又再過了四年,我獲邀到美國各地華文學校舉辦巡迴講座,剛好舊金 山是其中一站,於是便迫不及待地安排時間,前往三姊弟家中拜訪。三姊弟的家是一大棟美侖美奐的獨立樓房,有一座大游泳池及三個車庫,有司機、傭人,但家事 仍由三個孩子分擔處理。
海倫告訴我:「我們每天一早起來,就要裡裡外外做打掃,每天都要洗碗盤、洗衣服;週末還要大掃除,除了除草,還要用藥水清洗游泳池……所有的工作,爸爸都會照工錢算給我們。此外,亞倫每週還要幫忙用電腦處理帳單及信件、賀卡記錄等。」

⊕ 學費旅費自己賺

當 時海倫是史丹佛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愛倫、亞倫也都上公立高中了,三姊弟的課業表現,仍然很傑出。趙爸爸鼓勵他們每年要學一項才藝或運動,但必須靠他們自己 以「分擔家事」及「到外面打工」的方式賺取零用錢。海倫說:「例如去年我想學服裝設計,我就要先寫計畫書,說明達成目標、預算金額及來源;學費的部分,爸 爸會付一半,另一半則靠自己打工來支付。」又比如愛倫想跟同學到布拉格旅行,其他同學都是由父母出錢,而她卻必須整個暑假到餐廳打工,才能賺取將近一千美 金的旅費。

趙爸爸常在暑假時,帶三姊弟出去玩。而每次的旅行,都是由三姊弟輪流主辦,包括訂機票、旅館、行程安排等,都是由孩子們一手策劃。海倫說:「每次出遊都是訓練我們協調能力、團隊精神的最好時機。」

如 今,三姊弟都事業有成、旅居各國,而彼此之間的感情一直都很好,與爸爸之間也非常親密,每次趙爸爸生日,或是感恩節、聖誕節等重要節日,三姊弟都會從各地 趕來跟老爸聚會。後來在一次見面閒聊中,海倫不經意地提到她爸爸的一句名言:「給孩子千萬,不如給他獨立自主的好習慣。」我這才恍然大悟,多年前的疑惑終 於得到了解答。

親子教養百寶盒

⊕ 培養孩子自己動手、動腦的習慣

孩子自己的事、或會做的事,要盡量讓他自己動手去做,父母要少插手;遇到問題時,要留給孩子獨立思考,讓孩子有獨力解決問題的機會。

⊕ 讓孩子接受鍛鍊

輔導孩子多參加團體活動,接受戶外的挑戰;帶孩子上山、下海,讓他擁有觀察水勢、選擇登山路線、維護自身安全等能力。

⊕ 教導孩子使用工具

教導孩子使用螺絲起子、鋸子、鉗子、銼刀等工具;五、六歲以後,則教導使用熱水器、瓦斯爐、洗衣機等,使孩子樂於動手、勤於做家事。

⊕ 讓孩子有選擇的空間,或參與決策會議

比方問小小孩「吃蘋果?還是吃香蕉?」;讓他從准許收看的電視節目中,挑選自己想看的節目;比較大一點的孩子,則可以讓他參加「家庭會議」,參與決策、分擔責任,這些都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絕佳機會。

⊕ 輔導孩子訂定階段性目標,並獨立執行目標

● 剛開始可以從小目標着手,比如:訂定假日全家外出計畫,交由孩子來策劃執行,讓孩子能獲得初步的信心與動機。

● 之後,再逐步提升目標的複雜性,例如:讓孩子自己設計暑期活動計劃,輔導孩子督導自己、並獨立完成。

● 最後,再提高目標的難度,譬如:策劃自己中學畢業後的兩個月國外遊學計劃,讓他自籌部分經費,接受挑戰、全力知行地去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