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特殊教育’ Category

美商捐款 助聽損兒學習聽與說

10 十月, 2009

中央社╱台北9日電】 2009.10.09 10:55 pm

美商優比速旗下UPS全球基金會今天捐贈4萬7500美元給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購置療育設備,讓聽損兒能學習聽與說,能夠與人聊天。

雅文基金會創辦人倪安寧與先生鄭欽明的小女兒「雅文」,患有先天性極重度聽損,在學習「聽覺口語法」後,已能流利地說話和聊天,為了讓聽損兒都能學習聽與說,成立雅文基金會。

捐贈儀式今天在雅文基金會舉行,現場安排2名接受療育的小朋友桐桐和豪豪,朗頌聽奧主題曲「聽得見的夢想」歌詞,並致贈手繪謝卡與花束,場面溫馨。

雅文基金會表示,正值景氣寒冬,能獲得贊助,對聽損兒及其家庭等都是莫大的肯定。

雅文公關主任張慈芳說,多數聽損兒在 3歲前接受雅文基金會「聽覺口語法」的療育,幾乎都能恢復到正常聽與說的能力,今年有聽損兒考上建國中學和北一女中,期盼未來台灣沒有不會說話的聽損兒,且都能擁有很好的口語表現。

UPS行銷企劃部專員葉宸安說,去年公司員工們都在雅文基金會擔任過志工,不論是幫忙消毒教具、製作教材還是帶小朋友活動,都讓他印象深刻。

【2009/10/09 中央社】
http://udn.com/NEWS/SOCIETY/BREAKINGNEWS2/5185869.shtml

腦性麻痺兒的家長故事

27 四月, 2009

把愛傳出去的小魚乾媽媽【文.採訪/黃瀚瑩】 出自講義雜誌2009/02/16

經過十月懷胎的辛苦,一個可愛的女嬰誕生了,小名「小余」。但是,小余媽媽的擔憂卻遠遠超越喜悅。因為與其他寶寶相較,小余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相當遲緩。醫 師告知,小余可能罹患了腦性麻痺。「知道女兒生病的剎那,除了震驚還是震驚,然後一連串的考驗接踵而來,連調適心情的時間也沒有」,小余媽接受講義採訪時 表示。當時,病房有一位同樣罹患腦性麻痺的嬰兒,因為從來不見嬰兒的家屬到醫院探視,小余媽感到詫異。經過詢問,才知道那位母親不能接受事實,罹患了嚴重 憂鬱症,自顧不暇,更遑論照顧孩子。小余媽不願被現實打敗,於是當下告訴自己:小余需要我,我一定要堅強,不能倒下。

小余年紀太小,醫師無法判定她的病情輕重,小余媽只能祈求命運之神眷顧逐漸長大的女兒。但事與願違,小余愈長愈大,病況也愈來愈不樂觀。愛 女心切的小余媽,永遠在希望與失望中煎熬。希望復健能改善小余的病情,但復健速度永遠趕不上病情惡化;期待小余會自己翻身,但小余不會翻身,也不會爬,不 會走;盼望小余自己喝奶,但小余沒辦法。光是餵女兒喝六十c.c.牛奶,小余媽就得花上兩個小時,好不容易餵完,小余往往又一口全噴了出來;期盼小余的病 痛減到最低,但小余時常二十四小時都在抽筋。女兒身體疼痛,媽媽的心更如刀割……,二○○五年,小余成了植物人;二○○八年十月,小余回到天上,成了小天 使。

小余出生之後,小余媽的神經總是時時處在緊繃狀態。她不許其他家人隨便抱小余,深怕細菌、病毒感染;小余住院時,有一群小朋友到醫院唱歌慰 問,小余媽生氣地拉起病床邊的布簾,認為那些健康的孩子,對生病的小余而言是最大的諷刺……。為了龐大的醫藥費,小余媽不得不尋找出路,打算做點小生意。 她想起外婆的拿手絕活──小魚乾。小余媽的娘家在夜市賣小吃,桌上永遠都有一碗任顧客取用的小魚乾,廣受客人好評,小余媽於是開始在網路上販售小魚乾,但 仍入不敷出,夫妻倆欠下近新台幣一百萬卡債。

龐大的經濟壓力,讓她喘不過氣之餘,政府社會福利系統的不健全,更讓小余媽感覺孤立無援。醫院一度表示,要幫他們轉介合適的安置單位,最後 卻回覆「找不到」。直到小余媽上網,找到了創世基金會,生活才出現一道希望的曙光。經過評估,創世基金會讓小余進入了安養中心,專業的護理人員不但讓小余 的生活品質更好,也讓家屬能稍微放下肩上的重擔,喘一口氣,而眾人無私的愛,更溫暖了小余媽疲憊的心。某次,小余媽到創世基金會照顧女兒,那天窗外下著大 雨,她看到一群學生站在大雨中,為基金會募集發票,內心百感交集。「這些學生和創世一點關係都沒有,卻無私地為創世募款;而我們接受了外界這麼多幫助,卻 什麼也沒做。當時我覺得自己好像乞丐,只會伸手拿別人的好處」,小余媽說。她開始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能替女兒做些什麼?」小余媽想捐出自己親手製作 的小魚乾,卻因為不是必需品,而遭社福團體婉拒。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發現有網路賣家在募集白米捐贈,決定義賣小魚乾,將所得投入白米捐贈的行列。「很神奇 的是,女兒不會說話,但我跟她說這個想法時,她居然手舞足蹈,好像很高興的樣子」,小余媽說。此舉在網路上引發廣泛回響,最後小余媽捐出三百包小魚乾,募 得新台幣兩萬三千元,購買了二十多包共五十台斤的白米,捐給收容身心障礙兒童的教養院。有些網友知道小余媽的故事,一買就是好幾包小魚乾,買了再捐出來義 賣。

女兒走了幾個月後,回想起與她相處的短短四年半,小余媽仍又哭又笑。但是,她對這樣的命運已不再有怨懟,而是滿滿的感激。「這樣特殊的女 兒,讓我發現社會其實很溫暖,不像我們想像得這麼冷酷」,小余媽說。從前為了省錢,小余媽總是推著女兒去醫院,捨不得搭計程車。某次,一名陌生的老太太塞 錢給小余媽,要小余媽帶孩子坐計程車,不要這麼辛苦,讓小余媽萬分感動。「女兒也是我無聲的老師」小余媽說,「以前我總認為,『自己都吃不飽了,哪有錢做 好事』,但我現在知道,只要有心,每個人都可以付出。我也充分地體認到,『手心向下的人,就是最富有的人』

「我不認為自己有做什麼了不起的事,我身邊的人都在不停地把愛分享給我,讓我覺得很幸福,快讓大家的愛淹沒了」,小余媽笑著說。小余雖然不 在了,但小余媽說「小余一點也不可憐,她也是強者,可以為這個社會做很多事」,小余媽更希望小余短短四年半的生命,能夠帶給更多人正面的鼓勵。「我要將大 家給小余的愛散播出去」小余媽說。

【講義雜誌2009年2月號】

發展遲緩兒家長心聲

27 四月, 2009

我的慢飛天使【文/蕭雅雯】出自講義雜誌 2009/02/16

大學畢業的那一年,我嫁給大我七歲、交往兩年多的男友,婚後沒幾個月就懷孕了。我們夫妻倆精心地為這個即將報到的女兒,準備了初生嬰兒該有的每樣衣物。回想那段懷胎十月的日子,丈夫的心情似乎比我更加興奮。當時我太年輕,搞不清楚自己會愛孩子嗎?會照顧她嗎?但是另一半的愛確實增加了我的信心,就這樣,二十四歲我生下第一個女兒──孟頻(後改名為詠晶)。

詠晶出生後我才發現,原來母愛是這麼自然,應該是上帝早早就預備了的,只是我過去從不知道。她的狀況很好,睡覺、吃奶一切正常,對一個毫無經驗的母親來說,彷彿滿容易就熟悉了孩子的屬性。然而,日子一天天過去,這樣快樂的心情只維持了大約五個月左右,因為詠晶始終無法挺好脖子,兩眼也常呈現不集中的眼神。我們夫妻就在母親建議下,帶著寶貝女兒到成大醫院,請兒童心智科醫師檢查,幾位醫師共同討論後,他們確定地告訴我們,詠晶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必須及早介入早期療育。簡單的幾句話,敲碎了人生美好的夢想(原本想帶她出國繼續深造),心中充滿困惑、矛盾、驚嚇。

當媽媽的我,非常本能地告訴自己,要快快調整生活,預備進入一場長期抗戰。老實說,當時對於「發展遲緩」這四個字的了解並不完全,還以為只要辛苦一段時間,努力復健,很快她就會趕上其他孩子的進度……,當時的我不知道,這是條漫長又無止境的道路。我總是想給她最營養的食物、穿好的衣服、找好的復健醫師,不放過任何可以做運動的機會,一心一意只希望她進步快一點,又希望時間可不可以過得慢一點?因為她一直到一歲多才學會坐,出門時多半是我抱她或坐娃娃車。

慢慢地,愈來愈覺得與人太多的對話,造成了我的壓力。生活中,稱呼我名字的人逐漸減少,因為我最常出現的場合,就是與孩子有關的醫院、兒童發展中心,大家都稱我為「詠晶媽媽」,也讓我感覺自己好像是附屬於孩子的一部分,失去自我生存的意義與價值感。

又過了將近四年,生下第二個孩子孟昀(後改名為逸華),也是個漂亮妹妹,雖然產前檢查又是一切正常,但敏感的我們,幾個月過後仍然察覺老二身上有姊姊的影子,雖比老大有反應,可是身體肌肉張力也是鬆軟的。果不其然,她也是一位發展遲緩兒,接下來我們只好申請外勞來家裏幫忙,姊妹兩人一起進出復健中心。

為了這兩個孩子,我們不只找名醫、名師,也開始嘗試民俗療法、算命、通靈,心理不僅沒有得到撫慰,還因此導致新台幣兩、三千萬元的負債,這雖然是十幾年前的事,但一幕幕都還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還好,慈愛的上帝就在這個緊要關頭介入了我們的生命。

詠晶、逸華漸漸長大,也從原本以為單純的發展遲緩,轉變成多重障礙的孩子。尤其是詠晶,因為智力發展的嚴重障礙,以至於她一直都有所謂的「自我刺激行為」,多年來我費盡心力想要改變她,慢慢地,卻發現自己對她的愛與耐心,居然一點一滴地消逝殆盡。禱告中,我總是祈求上帝來醫治她(希望她變成正常人)、改變她(這樣我才會快樂),直到有一天,我連禱告都失去耐性,脫口而出的是,「神啊,如果你覺得她這樣很好,你都不會生氣,那就把我變成跟你一樣。」幾天後,當我看見詠晶坐在客廳不斷咬自己的手、磨牙發出怪聲、搖頭晃腦,突然意識到自己怎麼沒發怒?接著我恍然大悟,想起自己幾天前是怎麼跟耶穌禱告的,原來,這樣的孩子在上帝眼中真是好的,有問題的人好像是我自己。而我為她們的禱告,其實又是那麼地以自我為中心。繞了一大圈,我終於體會到,孩子其實是我生命的導師,在與她們互動的過程中,我認識了自己在健康的外表底下那狹隘又缺乏耐性的心。還好,這樣的體認永遠不嫌晚,改變了眼光就改變了家庭氣氛,過去對他人反應的敏感度也消失了。詠晶、逸華隨著父母的改變,生活更為多采多姿,全家一起出遊、上館子、逛百貨公司,期待外界接納我們的孩子之前,我們必須學習讓孩子融入社會。

一九九七年全家接受信仰的洗禮,奇妙的上帝在隔年賜下一位健康的女孩,我們為她取名叫美恩,實在是意想不到的美麗恩典。回想她剛出生第四天回到家時,突然間專注地轉動眼珠,彷彿可以感受到環境的改變。兩個月大開始對我們笑、之後軀幹開始硬挺起來,可以坐、可以爬,不到一歲就會開口叫爸爸,每個階段都帶給我們十足的驚喜,終於知道一個健康孩子的成長所帶給家庭的感覺是多麼快樂。

詠晶在二○○五年三月,於睡夢中安靜地被主接去,比我先到主那裏得享安息,全家人走過一段傷痛的日子。就在我們逐漸習慣家中只有兩個孩子的生活模式後,非常驚喜地,在二○○七年夏天,我又生下一位漂亮妹妹奕恩,美恩、奕恩雖是一般的孩子,但養育她們仍有不同的挑戰,如何幫助她們接納自己的姊姊,另一方面又不影響她們發展出各自的道路,真不是容易的事。但值得感恩的是,我有一位與我價值觀相同的丈夫,也有一位愛我們全家的天上父親,讓我可以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喜樂的心是良藥。擁有這樣特殊的孩子並非註定失敗,也不必一輩子都活在痛苦、憂愁的深淵,我們仍有盼望,還可以成為眾人的祝福,讓我們一起珍惜、尊重上帝所造的生命,所有生命都是有意義的。【講義雜誌2009年2月號】